国家级非遗唐昌布鞋:传承之路艰辛但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
来源:mile体育米乐 发布时间:2024-09-29 07:18:35对唐昌布鞋手艺传承人赖淑芳而言,2018年2月12日是“最值得纪念的一天”。她不仅见到了习,与握手、交流,还买了一双她亲手做的“唐昌布鞋”。
2021年6月10日,好消息传来:唐昌布鞋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6月11日,在位于成都市郫都区唐昌古镇十八坊的鞋店里,赖淑芳的儿子艾鹏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的采访。唐昌布鞋目前被疫情、原材料涨价、人工流失等多重因素困扰,但艾鹏还是在咬牙坚持,他说:“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还是希望能继续坚持到底,也希望联系到感兴趣、有想法的合作方,让唐昌布鞋制作技艺不要失传。”
唐昌布鞋是千层底布鞋的一个分支流派,起源于川西毛边布鞋,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据史料记载,明代禁止庶民穿靴,于是,千层底布鞋成了万千百姓的必需品,开始在民间盛行。成都郫县(现为郫都区)生产千层底布鞋历史十分悠久。
不同于一般的包边布鞋,川西地区流行毛边槽眼布鞋,其鞋底、鞋帮的制作流程与工艺比较独特。这种毛边布鞋的鞋底经过砂边处理,更加经久耐穿。唐昌布鞋种类非常之多,有槽眼鞋、松紧鞋、靸鞋、绣花鞋、绊绊鞋、懒式鞋、搭搭鞋、操鞋、窝窝鞋等20多种。非遗传承人赖淑芳介绍说,手工制作布鞋有30多道大工序、100多道小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来不得半点马虎。
艾鹏和记者说,唐昌布鞋的一道工序,通常要学习3-4个月才可以做到合格的标准。正是因为其工序繁琐、学习周期长,因此每一名传承人就显得格外珍贵。
在采访中,艾鹏多次对记者说,就在今年,一位已经学习了三年技艺、即将申请成非遗传承人的工人离开了,之前在店里工作的一位老工人,也因为身体原因离开了,“好不容易培养了一个可以传承技术的人,却走了。”
作为战旗村的“必打卡景点”,采访时,不断有团队和散客涌进唐昌布鞋的铺面。解说员都要带着参观者进来走一圈,讲一讲唐昌布鞋的故事,偶尔会有顾客买一双布鞋。
“为了节省本金,我连店员都不舍得请。”艾鹏早晨在旁边安排好“打布壳”的事,在接受媒体采访的间隙接待顾客。赖婆婆除了在操作间做鞋子,还要忙着准备工人们的午饭。铺面里的唐昌布鞋每双198元起价,面对一些顾客嫌贵的看法,艾鹏和记者说,一些游客不理解为什么唐昌布鞋可成为非遗,也不理解为什么一双布鞋要卖到近两百元的价格。
“我们这是纯手工,和商业化生产完全不一样。”艾鹏有时候还要解释一下。“这些话有时候听着确实让我心里不舒服,但是我也理解,毕竟我自己回来接手这门手艺以前,我也不理解为什么唐昌布鞋与其它布鞋的区别在哪里。”
在布鞋的橱窗里,贴着一张材料的品质证明,上面盖着兰州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公章,证明唐昌布鞋毛呢原材料的优质,这是艾鹏几年前为恢复原版面料所做的努力。“当时,经销商告诉我,我找的原材料能用的范围小,又太厚,成本高,市面上三年前就不用了。当时我拿着面料的样本,坐火车过去找生产原材料的厂家。一般是5000米的布对方才会开机纺织,但5000米这对我们小作坊来说太多了。我又专门说明了唐昌布鞋特别的意义和故事,他们这才同意以500米的标准开机制作原材料。”
对于鞋子的价格问题,艾鹏掰起指头算着账:“从2018年到今年,我们只涨了18元。一双布鞋的成本都在那摆着,真的没多少利润。”
虽然感到压力重重,但赖婆婆和艾鹏还是希望让这项传统技艺继续传承下去。艾鹏使出了自己的18般武艺,除了经营实体店面,也跟上互联网时代开设了网店。但是因为精力有限,网店也没有特别的打理。
艾鹏特别希望找到合作方,把唐昌布鞋做大做强。曾经谈过几次合作,最后都没有达成协议,谈及原由,艾鹏说:“有商家让我把布鞋的成本降低,可以负责包销我全部的产品,但是硬成本真的降不下来,更不可能减少工序;也有合作方提出,让我们把品牌交出来,什么都不用管了。但是万一对方不按照传统生产流程来操作,就会把这个品牌给毁掉。”
艾鹏希望陪伴母亲保留唐昌布鞋的品质和口碑,“如果是我自己经过努力没有传承下去,我认了,但我不能让唐昌布鞋毁在其他人手里。”
谈及唐昌布鞋的时候,艾鹏滔滔不绝,虽然有困惑有迷茫,但他坚守传统技艺和布鞋品质的心却丝毫没有动摇。“可以说,我是见证了唐昌布鞋的传承。曾经为了宣传摆摊,我们甚至在路边搭着铁丝床睡过。这么多年了,我没有放过任何一丝希望,”艾鹏感慨万千,“接下来,还是希望可以寻求一些有能力、建立在尊重传统技艺之上的合作。”在这之前,艾鹏和母亲赖淑芬要做的,就是尽量地撑下去,保留住唐昌布鞋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