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体验·固特异丨脚踏实地与眺望50年 百年轮胎巨头新形势下求变
来源:mile体育米乐 发布时间:2024-08-11 23:56:58、宝马、奥迪那样家喻户晓,然而在轮胎行业,固特异的知名度却并不亚于他们,堪称轮胎领域的“BBA”。1898年创立至今,固特异已经历120载风雨,如今这家轮胎巨头在传统领域外还有更大的野心,要“BEYOND TIRES”,进军无人驾驶飞行汽车,眺望未来50年。
然而为其五天的固特异欧洲之行,最令笔者感触至深的并不是飞行轮胎、无人驾驶这些酷炫的前瞻技术,而是这家老牌轮胎企业对传统制造工艺的精益要求和不断创新。
3月5-6日,全世界汽车媒体都将目光聚焦在瑞士日内瓦车展,争相用镁光灯将这些全球限量版超跑、全球首发新车传输回世界各地,然而在众星云集下,固特异展出的一款飞行轮胎AERO,将人们的目光从豪车中抽离出来。
当城市拥堵成疾,车辆持续不断的增加超出城市道路负荷时,汽车如何生存?尽管这样的场景还未成现实,但一些前瞻性科技公司和整车制造商慢慢的开始未雨绸缪,力图让汽车脱离城市地面,转向天空。在此背景下,飞行汽车概念应运而生。
AERO轮胎正是固特异面向未来,为具有无人驾驶功能的飞行汽车设计研发的“二合一”轮胎。AERO采用倾转旋翼多模式设计,可适用于公路行驶,也可充当汽车飞行器的推进系统,为汽车提供向上的升力,驾乘者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在公路驾驶模式和飞行驾驶模式间自由切换。
据固特异欧洲区产品研发副总裁Carlos Cipollitti介绍,首先,AERO有免充气设计和特殊的轮辐。AERO的轮辐不仅可承载车辆本身的重量,还可在轮胎倾转后充当扇叶提供升力;而免充气结构设计,公路模式下可减轻缓冲,飞行模式下确保轮胎旋翼能够非常快速地旋转,产生垂直升力。其次,AERO采用磁力驱动,通过依靠磁力产生无摩擦推进力,为车辆升空和前行提供强大的升力和推动力。同时,AERO胎体中安装了光纤传感器,可监测路面状况、轮胎磨损情况及轮胎结构,可实时调整工作状态。此外,AERO还嵌入了人工智能处理器,对车-车交互信息、传感器采集路面信息等数据流做多元化的分析,为驾驶系统提供操作使用建议,如公路驾驶和飞行驾驶模式的切换,以及提前预判轮胎潜在问题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案等。
然而,无论AERO轮胎的设计在技术上具有多大可行性,无法忽视的是,当飞行汽车仍处于概念阶段时,更为具体的飞行轮胎似乎离真实的生活更为遥远,因此,固特异研发“飞行轮胎”,是否有作秀嫌疑,在秀概念博眼球?
对此,Carlos Cipollitti强调说,尽管AERO是概念轮胎,但其所采用的免充气结构和人工智能这两项创新技术,目前已经在固特异的日常研发中。而为了印证固特异飞行轮胎的可行性, Chris Helsel举例说:“120 多年以来,固特异一直与交通出行领域的创变先锋携手合作,致力于研发各种前瞻技术与创新产品。1950s,固特异当时已经提出了无人驾驶汽车轮胎研发,在当时被外界看来是一件不可理解的事情,但是如今无人驾驶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认可,未来飞行汽车也一样会成为现实。”
Golden SaharaⅡ正是上文 Chris Helsel提到的固特异参与研发的无人驾驶概念车。上世纪50、60年代,Golden SaharaⅡ由Jim Street和定制车型设计大师George Barris共同开发,是最早具有无人驾驶概念的车型之一,其操作杆以飞机结构为灵感,可实现加速、刹车和转向功能;拥有自动刹车系统,可通过传感器探测车辆行驶路径上的潜在障碍物。由于具有无人驾驶(辅助驾驶)等前沿技术,Golden SaharaⅡ在美国汽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其巅峰时代曾以巡游方式亮相美国各地,还在电视节目和电影中频频出镜。
其中Golden SaharaⅡ所配备的轮胎即为固特异打造,轮胎采用了半透明合成橡胶材料Neothane,并内置照明系统,可呈现发光效果,可为车辆在天气状况不佳时提高行驶能见度,并为驾驶员在紧急刹车时提供发光警示。固特异对无人驾驶的研发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并没有中断,并且研发成果已经有现实应用。目前,固特异与美国汽车制造商Local Motors达成合作,成为其旗下无人驾驶巴士Olli品牌的独家轮胎供应商。
据固特异全球首席技术官Chris Helsel介绍,为满足无人驾驶巴士对轮胎的特别的条件,固特异在研发轮胎时,轮胎内部安装有感应器,可在真实路况中收集产生的运行数据,同时轮胎还要有更低的故障率,因此采用了免充气结构,为增加承重力和稳定能力,轮辐也做了特殊设计。
实际上,飞行轮胎这样的前瞻性技术探讨研究,仅是固特异轮胎研发中心日常工作中极小的一部分,作为汽车轮胎制造商,工作重心仍在传统轮胎上。本次固特异欧洲之行,作为受邀媒体,笔者最期待的并不是日内瓦车展上展出的最新技术,更想了解的是这家行业巨头的工作日常,在生产制造工艺上国内企业和国际标准的差距。在车展结束的第二天,我们如愿来到了固特异位于卢森堡的研发中心。
据固特异员工介绍,卢森堡创新中心(GIC*L)是固特异全世界创新基础设施之一,于1957年落成,位于卢森堡市以北30公里的科尔马伯格,该创新技术中心是欧洲最大的固特异综合设施。而除此之外,固特异在全球还有三个研发中心,分别为位于美国俄亥俄州阿克隆市的固特异阿克隆研发中心(GIC*A ) ,位于德国哈瑙的德国研发中心(DDC*H),位于中国普兰店的固特异中国研究开发中心( GDC*C ) 。
(固特异EMEA产品研发副总裁兼卢森堡创新中心总经理Carlos Cipollitti(左)和固特异亚太区传讯及公共关系总监冯劲松介绍卢森堡科研中心情况)
相比美国总部研发中心,固特异卢森堡创新中心更侧重于传统轮胎研发技术,聚焦创新轮胎材料、轮胎结构和技术,并对夏季、冬季、四季胎及乘用车、轻型卡车及卡客车轮胎进行测试。
本次参观,固特异面向中国媒体开放的主要是物理实验室、装配车间以及赛道测试场,工程师从轮胎的结构、材料选择、工艺流程、成品测试等环节,讲解了轮胎的整个制作的步骤。
工程师在讲解轮胎制作过程时,自比为蛋糕烘焙师,尽管是为了让我们这些“外行人”听起来更易理解,但明显的能感觉到,他们对于本职工作的一种热情和享受。
而除了不断坚持的传统工艺,固特异卢森堡研发中心近年来在轮胎原料创新上也有很多专利技术,如采用稻壳提取炭物质代替传统化工染料为轮胎染色等。结束材料实验室的参观后,随即我们来到了固特异卢森堡创新中心的噪音实验室。
噪声实验室由一个带有地下测试转鼓的消声室和一个控制室组成,可对汽车、轻型卡车和卡车轮胎的花纹或空腔噪声等轮胎噪声现象进行了测试和分析。 当轮胎安装在轮毂上并在转鼓上滚动时,模拟不同路面来测试。此外,噪音实验室面积足够大,因此轮胎可安装于汽车、公共汽车或卡车上进行测试。
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胎噪实验室和整车企业的噪声控制室空间格局大体相似。由于实验室三面安装了大量的吸音材料,进入后耳部会有明显的充塞感,环境音被明显过滤掉。在轮胎测试周围能按到大量麦克风,以此收集轮胎行驶声音,保障后续噪音分析更为准确。
实际上,了解整车厂生产流程的人都会知道,整车出厂前,厂家会对车辆进行全方位测试,其中轮胎噪声测试便是重要的一环,据固特异中国区市场部员工Angela介绍说,整车厂和轮胎制造商的测试在很大程度上会有一定重复,但并不矛盾,双向测试可更好的保障轮胎的性能,固特异也会根据轮胎厂商提出的要求做改进。
在结束了室内参观后,我们来到了固特异科尔马伯格测试场,测试场跑道长度为 4.9 千米,由一系列不同半径的弯道、一个高速行驶段和一个曲岸组成。测试场的多个区域可洒水以进行轮胎湿地操控和水膜滑行测试。
参观当天,固特异演示了保时捷911、轻卡,在低速、中速、高速不一样的情况下过弯道、上坡等测试过程。通过采访测试车手我们了解到,固特异轮胎作为保时捷的重要供应商,双方在轮胎测试上日常会有非常多的交流,“保时捷内部也有测试手,我们会互相交流试车感受”。
据了解,科尔马伯格测试场仅是欧洲多个支持评估轮胎性能的固特异测试场的其中之一。 固特异在法国南部靠近蒙彼利埃的米勒瓦测试场,由于有利的天气特征情况,固特异米勒瓦试验场可以在春季和秋季进行早期和晚期测试。另外,在位于北极圈以北 300 公里处的芬兰伊伐洛附近,固特异还运营着一个北极实验中心。 这是一个专门为轿车、轻卡和卡车轮胎进行冰雪路面测试的冬季测试设施,每年10月至4月用于帮助测试和开发新的冬季和全季节轮胎。 此外,固特异测试实验也会在开阔的道路上或在纽伯格林赛道等租用的测试设施上进行。
身处欧洲,生活节奏和国内相比,明显慢了很多。即便是上班时间,路上跑步健身的年轻人同样随处可见。
尽管机制成熟,在行业中处于国际领先,看似“安全”的固特异同样感受到了来自于产业变革的压力,“电动化、智能网联化趋势下,我们一定要创新,特别是电动化”固特异全球首席技术官兼资深副总裁Chris Helsel说,“电池增加了车身重量,里程持续不断的增加,我们要不断的提升轮胎性能,增加常规使用的寿命和承重力” 。
在参观过程中,当问到他们的上班时间时,固特异轮胎测试工程师介绍说,每个星期40个小时工时,除了偶尔有“急单”,很少需要加班,毕竟“超出上班时间外的加班要三倍工资,老板是不愿意付的”工程师开玩笑地说。然而和国际成熟企业相比,国内生意好的厂商工人们加班几乎是见怪不怪的日常,此前笔者和吉利内部人士聊天时了解到,很多生产车间工人的周末并不能“双休”。
由于固特异的主要为中高端车型供应轮胎,如豪华品牌、超级跑车品牌很多都是固特异的合作伙伴,尽管和国内企业的竞争并不多,但是他们也深深的感受到中国企业的进步。“虽然处于不同的细分市场,但中国企业现在进步很快比如玲珑轮胎等,就像苹果和华为,差距正在缩小”固特异中国区市场部员工说。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